104年8月12日天津大爆炸!巨大的火光,原子彈爆炸般的蘑菇雲,慘烈的傷亡。威煦帶領著大家快速了解這次爆炸案以及其中國工安省思。
時間地點
- 時間:8月12日23點左右
- 地點: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瑞海國際物流中心一處貨櫃碼頭
- 原因:疑似貨櫃內的易燃易爆物品
大陸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區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噴發大型火球及蘑菇雲,現場先後歷經三次爆炸,至清晨4點多,火勢還無法完全撲滅。
死傷人數驚人
15日清晨,現場再度發生多次小爆炸,並發現劇毒化學物質。據陸媒報導,截至目前,事故已導致114人死亡,698人住院。但現場目擊者表示,實際傷亡人數遠遠超過官方公佈的數據。有海外媒體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5日中午,死亡人數已超過1400人,還有700多人失蹤。
天津大爆炸案造成數百人死傷。圖片來源:新華社
爆炸威力有多大?
爆炸威力驚人,大大小小的火勢是從多處各自延燒開來,在爆炸範圍內,全部的建築物都被震得剩塵土瓦礫,而且也蒙上許多爆炸的灰塵。
冒險在爆炸現場佈水線的消防人員。圖片來源:風傳媒
消防員的辛酸
首批進入火場的消防隊員幾乎全失聯,泰達醫院已收到6具消防員遺體。1名消防員說,「一開始沒炸,他們都進去了,結果炸了。剛才抬出去幾個,都沒了。」
氰化物汙染情況
現場傳出檢測出神經性毒氣,可能致死,當地官方提高防護和警戒。大陸央視引述北京化工博士說法指出,現場檢測的神經性毒氣一旦人吸入,可以與神經細胞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另外可以導致呼吸系統心臟等驟停進而導致人死亡。
官方公布最新檢測資料發現有29個點驗出氰化物,最高超標28.4倍;當地環保單位提醒民眾,不要碰觸可疑的粉末,特別是不要潑水。
挖掘回收日遺化武。圖片來源:央廣網
出動核生化救援隊
天津大爆炸涉及危險化學品,北京軍區214名官兵組成的國家級核生化應急救援隊13日上午11時已經出發,前往天津爆炸現場展開救援。
危險化學品倉儲的工安問題
津濱海新區爆炸案發生後,工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一名瑞海公司的裝卸工人坦言,「沒有經過危化品培訓」。現場安保人員表示,有可能發生過第三次爆炸。
中國安全意識的缺乏
「很顯然的,中國的職場環境並沒有真正的安全可言。」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發言人郭展睿(Geoffrey Crothall)說,就在一年前,崑山中榮金屬工廠因粉塵超標,引發大爆炸,造成146名工人喪命,「官方聲明通常只會表達對於消息深感震驚,以及絕不允許這類事情再度發生,如今才過了一年,相同的工安爆炸事件又再度發生。」「問題出在於,工安規定很多但卻沒有確切的執行。」
長久以來,中國安全意識缺位,是有重要原因的:
- 安全認識教育缺乏重視。
- 國家安全政策不重視。
制度根源的改造
無論官方最後怎樣解釋,天津爆炸再一次將現體制的弊端赤裸裸地展現於人們面前。任何社會都無法避免事故的發生,事故後社會的反應往往也大不相同。但能否和怎樣汲取教訓,不讓社會付出額外的代價,就絕不是技術管理層面所能決定,它往往要取決於國家的製度和哲學。
在當下的中國,任何有關生產和生活安全上的管理和技術的改進、領導的重視都值得歡迎,但這類改進以及所謂重視,能否保證類似的災難減少,實在令人懷疑:一再頻發性質相似的事故早已證明這一點。而其中的關鍵,在於無人負責、且不必向公民負責的體制;以及與這類體制必然伴生的腐敗和專斷。迄今為止,人們對何人負責天津救災仍是毫無所知,這又怎能讓人相信官方救災的誠實和效果?
此次天津爆炸,許多人提起與蘇聯切爾諾必核電站的相似之處。那場核災難與阿富汗戰爭可以說是構成最後推倒蘇維埃帝國的兩張骨牌,今天解密的檔案已經揭示,事實上有關其可能發生危險的報告早已存在,只是在那個腐敗僵化、沒有監督的共產製度裡,它永遠靜靜地躺在官僚的抽屜裡,直到事故爆發,帝國崩潰,才被人們再發現。
天津爆炸前數日,領導們豈不也走訪檢查了該地的安全工作?不解決權責的來源和界定,不解決權力的監督,中國就將永遠會在類似的災難中輪迴。那種找幾個官員平息民怨先撤職、後復出的把戲,說到底是由體制所決定的一種官僚權力集團的自我包庇互利。
- 點評中國:天津爆炸,一個時代的終結...more
樹立安全意識更重要
目前,無論職能部門還是相關專家,都提醒民眾做好自我保護,避免被次生傷害所傷害。有個細節是,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已確定:
- 由於危化品數量內容存儲方式不明,暫緩撲滅,確定好具體方案再實施。
- 密切環保監測,派防化團進現場。
- 傷員的搶救救治,遇難者家屬的安撫。
- 附近區域的交通戒嚴。
無論暫緩滅火還是派防化團進場,都足以說明事態比我們想像得複雜和嚴重。為此,對附近區域施行交通戒嚴很有必要,這就更加提醒民眾做好防護。
天津爆炸事故,一直牽動人心。此刻,我們的心與天津民眾的心一起跳動。祈盼最大限度減少因傷死亡,祈盼拂去浮塵後真相清晰展露,不讓類似悲劇重演。
============ 資 料 來 源 ============
<udn> <msn新聞> <BBC> <中國日報> <博文> <新唐人>
============ 延 伸 閱 讀 ============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詳細請以該網站文章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