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身核心價值,尋找優秀夥伴創造多贏
筆者曾在多年前,有幸參與台灣一家知名老牌石化大廠的數位轉型規劃,過程中接觸到這家公司的集團資訊長,對方相較於大部份會先就成本效益面展開討論,評估自主開發可行性的高階經理人,這位集團資訊長在會議的一開始提到的一段話讓我至今難忘:「公司的資訊部門應該專注在核心本業,像我們家就是努力把石化本業做好,針對環安衛領域就該找外部優秀的解決方案,與可靠的合作夥伴一起把事情做好。越多人一起使用,系統就會越強、變得更好,用戶就可以享受到更方便、好用、價格親民的系統,這就是一個「雙贏、多贏」平台經濟的根本!」
基礎建設自己蓋,成本真的最划算嗎?
與數以千計的業界夥伴們交流及協助規劃數位轉型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最常聽到夥伴們回饋的阻力之一,就是:「老闆認為公司內部已經有IT單位了,成本考量下不需要外購系統,因此決議自主開發系統。」
老闆必須要為公司的整體營運績效負責,憑眼前的資訊進行資源盤點後做出這樣的決策蠻合理的,因為如此一來看似可以在沒有額外成本支出的情況下到達目的,沒有不做出這樣決策的道理。那為什麼還會說是阻力呢?研究多個案例之後,我認為問題出在「沒有對自主開發的直接及風險成本做出完整評估」。
Cost Down不是罪,但要小心錯估或忽略了直接及風險成本
在上述情境中,我們看到的選擇題是「用既有人手建置系統」或「另外花一筆錢導入系統」,但事情真的是這麼單純二選一的單選題嗎?
歷經多年服務經驗,除了常見的自主開發系統成本以外,筆者發現還有以下這些:
- 數年以上內部溝通及學習成本:因為永續面的數位轉型需求,源自於數以萬計的法規、管理系統認證、供應鏈規範……等要求,若要滿足這些要求,開發者必須耗費至少數年的時間去學習相關知識,並且與使用單位的同仁溝通具體規格細節。但是這件事情並非資訊單位的主要業務,意味著絕大部份的企業不太可能投入這樣大的人力時間成本,只能挑部份項目執行,導致未能確實紮根,最終開發出來的系統反而無法真正幫助到第一線的夥伴們協助企業成功數位轉型。
- 後續系統串接及客製化成本:承上,因為對開發管理系統的相關背景知識不足,較難以完整系統面思維去規劃系統的開發及兼顧後續擴充潛在需求,這常會導致系統在運作多年後,因初期藍圖規劃不夠全面,而需要付出龐大的成本,去串接各個不同的系統模組,甚至可能難以繼續維護,最終只能重新打造一套系統告終。
- 系統開發上線速度過慢的風險成本:因為法規、管理系統認證、供應鏈規範……等要求是不斷變動的,因此系統開發及更新的敏捷性至關重要,否則有極大可能當你開發出一套系統或更新一個功能時,外部的要求已經再次變更,這會導致投入成本未能滿足外部利害關係人的期待,而影響重要客戶下訂單,或是有違法被開罰的風險。
尋找專業且具實績的平台開發夥伴合作,轉型成本才會低
這些經驗分享其實都再次驗證了文初資訊長的一席觀點,我自己將它內化歸納為以下幾點關鍵:
- 尋找專業的夥伴:專精在某一領域發展的夥伴,能協助企業更心無旁鶩專注本業發展,且讓該夥伴有持續精進的機會,共創雙贏。
- 尋找具實績的夥伴:一個人或許走得快,但在知識量如此龐大的領域中,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合作夥伴若有足夠實績且範圍函蓋國內外各領域指標企業,意味著可快速分享彼此經驗及長處,少走很多冤枉路。
- 平台化發展:針對同一範疇的系統,若有單一平台進行整合,可省去後續龐大的系統串接及擴充成本,讓企業能夠持續以最划算的成本接軌世界趨勢。此外,具規模的平台經濟也能讓費用被更多中小企接受,如此一來能夠帶動供應鏈成長,對整體環境的成長亦有很大幫助,這恰巧也是永續精神的一種實踐。
延伸閱讀
無紙化減碳趨勢帶動數位轉型, 從「這個地方」先著手,減碳幅度極高且一舉數得
ISO 45001:2018 (原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