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供應鏈成形首要難題:如何帶著佔比超過98%的中小企一起數位轉型
過去在台灣,功能完整且持續維運更新的軟體系統,幾乎是大型企業才能享有的服務,因為每個系統,光是建置費用就高達數百到數千萬不等,很容易讓人卻步,更不用說後續系統基礎維運、功能升級或客製化調整的各種持續性費用支出。台灣的產業生態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型企業佔比不到2%,這樣的情況意味著台灣僅有極少數企業,才有足夠的資源去進行數位轉型,並確保能夠持續有效運作,以符合新的客戶要求。
若以永續視角來看,各領指標企業獨善其身,已經不足以在永續之路順暢前行,整個供應鏈如何共好,是現今許多企業都在關注的議題,試想若供應鏈上中游的中小企業夥伴,只能繼續維持極為傳統的作業模式,工作及管理效率勢必難以提升,也就難以符合新的更高標準供應鏈要求,代表這些供應鏈上中游的夥伴們,暴露於較高的營運風險中,且靭性較低,難以承受像是Covid-19這樣突如其來的外部風險衝擊,這點正是後疫情時代許多品牌大廠都優先關注的議題,大家不斷思考著「如何讓整個供應鏈變得更永續」。
具規模的平台經濟,讓供應鏈夥伴一起用平價商旅的價格住五星級飯店
其實我們只需巧妙運用過去成功經驗即可。過去在生產上我們利用原物料大量採購、標準化產品設計、模組平台化生產,降低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成本,讓很多產品的入手門檻降低不再是有錢人才負擔得起。如今在管理系統上我們也可以如法炮製,利用將系統標準化的方式,將系統建置的費用平攤至所有企業用戶身上,大幅降低系統建置的成本;利用模組平台化的開發方式,讓系統後續的維運及客製化調整成本盡可能壓低。
此外,因為這樣的標準化模組平台,至今解決許多對管理有高標準要求的企業問題,累積了充足的產業經驗,以概念來說,就像是我們打造了一家五星級飯店,但只需花費平價商旅的價格即可入住,「讓整個供應鏈變得更永續」變得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利用平台經濟,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一起加速前行
過去,外界對一家企業的期望,大多認為只要做到「合法」即可,但法規只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合法」代表的是你做到六、七十分的及格水平,可是在永續的時代裡,我們期望快速打造「低風險、高靭性」的環境,以實踐永續理念。這意味著,做到八、九十分以上的高度合規,並設法超前部署成了新的目標,且這樣的目標必須要所有供應鏈夥伴們一起努力,否則難以快速達成。
對此以管理面來說,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平台化的力量,帶動所有夥伴們跟上腳步,因為這樣一來,便可以讓所有供應鏈夥伴都能以平價的成本建置系統,再藉由平台整合的力量,讓不同領域指標企業們學習彼此長處、中小型的供應商們則能夠快速掌握指標企業的優點,並從中挑出適用的項目來運用,讓整個供應鏈的成員們腳步能夠更一致、效能更好,也爭取更多的品牌大廠訂單,讓台灣企業的好更能被全世界看見。
舉例來說,筆者曾一路見證各類製造業中小型企業,利用符合這樣條件的管理平台,在以下幾點上取得成功:
- 快速學習前人經驗:藉由使用和知名企業相同的模組平台,快速習得如何對齊品牌大廠要求,而非只能自行摸索,在錯誤中學習緩慢的前進。
- 讓有限的人力發揮最大價值:除了預算沒有大型企業充足之外,人力不足也是中小企的重大難題之一,擺脫傳統的作業模式,協助他們從以前每年都為了客戶年度稽核資料準備不及、後續缺失無法如期改善並降低再發生率頭痛不已,進步到可以輕鬆的將資料備齊,並有更多時間聚焦在優化現況降低風險上。
而中大型企業利用符合這樣條件的管理平台,可在這幾點上取得成功:
- 跨產業學習精益求精: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籍由學習其他領域指標企業精華的方式,進行超前部署,獲取客戶更高度的信任,在疫情中仍舊爭取到新的訂單,為公司的營運避險靭性展現盡了一份心力,建立良好的循環。
- 強化內部組織間串連效率:中大型企業組織相較於中小型企業比較複雜,籍由模組化平台,協助強化內部平行單位間的資訊同步、優化第一線收集到的數據,有效向上做重點績效展現及決策輔助,提昇組織效能。
- 集中資源聚焦本業:過去這些項目在中大型企業中多為自主開發,不僅成本相對高昂,隨便一個項目便是動輒數百數千萬台幣起跳,且因非本業專精項目,自行摸索系統發展成熟所需時間長,未能解決當下面臨的大部份問題,對於未來能否持續有效運作也是大大的問號。這些中大型企業,多位居產業中的佼佼者,要維持在產業中的領先地位,需要專注發展核心項目並投入大量研發人力及資金,若能在管理上藉助這樣的平台力量,將能在人力及資金面都更心無旁鶩地專注於本業上。
永續供應鏈關鍵之鑰:找到「高專業度、高擴展性、高持續性」夥伴合作
總結來說,筆者認為要實現上述理想的關鍵之鑰,就在企業是否能找到「高專業度、高擴展性、高持續性」的平台開發夥伴深化合作:
- 高專業度的夥伴:專精在某一領域發展的夥伴,能協助企業更心無旁鶩專注本業發展,且讓該夥伴有持續精進的機會,共創雙贏。一個人或許走得快,但在知識量如此龐大的領域中,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合作夥伴若有足夠機會,持續累積與各大企業服務的實戰經驗,且範圍涵蓋國內外各領域指標企業,意味著可快速分享彼此經驗及長處,少走冤枉路。
- 高擴展性的夥伴:能夠將服務企業能力模組化平台化的夥伴,就像是為企業們打造一組充滿無限擴展可能性的樂高積木,不同產業別、不同人數規模的企業,可依據自身的產業及組織特性,去組合出適用的解決方案平台,藉此省去過去難以避免的系統建置後,與內部各式系統的串接及擴充成本。
- 高持續性的夥伴:永續的實踐關鍵之一,就是對不斷變動的外部要求能否應對自如。專注特定領域且具敏捷開發能力的夥伴,才能夠做到以週或月為單位的及時應對,甚至超前部署,而非像過去的系統,平均每次更新週期至少半年起跳。
以宏觀的角度去評估成本後做出決定,筆者認為是接軌世界趨勢的重要觀念轉變。如何分享彼此的經驗及力量,一起走得更遠,是第一線的工作者到企業經營者都在持續進修的重要學分。
延伸閱讀
碳中和?淨零碳?淨零?他們差別在哪裡?企業又要如何因應減碳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