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職業傷病診治網絡職業疾病通報統計顯示,姿勢不良、不當施力、重複性動作或負荷過重所導致之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占比最高,來到37.7%,是現在職場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
或許你也有這樣的問題:一整天盯著電腦螢幕,背彎曲、肩膀緊繃、感到腰酸背痛;或是長時間久站,需要頻繁的做重複的動作,導致每天下班時總是感到全身痠痛。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職業安全衛生領域中,探討勞工姿勢不良問題的人因工程,看看它能如何幫我們解決 !
帶你快速認識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三大領域,一張圖讓你理解
人因工程,英文是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或稱ergonomics,是一項以勞工以及作業環境為主要對象去做分析以及改善的工程。
根據國際人因工程協會的定義,人因工程分為三大面向
- 生理人因工程:針對人體生理結構、骨骼肌肉等生物力學與身體活動有關的科學。應用在工作環境與工作流程,例如改善設備或作業方式,來預防姿勢不良導致的腕隧道症候群、重複作業或搬運作業導致的肌腱腱鞘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 認知人因工程:針對心理過程,例如感知、記憶、推理和反應等等心智負荷問題。例如2018年發生的普悠瑪列車出軌事件中,列車駕駛在控制車輛又要處理緊急狀況時,駕駛室的儀表板以及操作介面等系統,應讓駕駛能負荷並快速反應且幫助減少人員的失誤。
- 組織人因工程:針對組織系統的結構,政策和流程。應用在工作設計、工作時間設計、團隊合作等等。例如這個作業應規畫幾個人去完成?不同部門的人一起合作他們的安全文化是否一致?以及人員培訓、教育訓練等等的制度規劃。
人因工程?人體工學?異同大解密
人因工程和我們平常聽到的人體工學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人因工程和人體工學有許多共通之處,兩者都是以人體作為主體去展開研究。
不同的是,人體工學重視人體結構,如骨骼、肌肉等組織,去研究怎樣的角度、支撐對這些結構是最沒有負擔的;而人因工程重視人員作業時的姿勢、動作、狀態,在執行作業時是最省力和最有效率的。
雖然我們常常看到市面上許多”人體工學”的產品,如人體工學靠枕、人體工學椅,沒聽過”人因工程”產品。但其實人因工程一直存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管是辦公室桌椅的高低、工作臺面工具擺放位置、作業時間規劃,甚至是洗衣機操作介面,都有人因工程在背後參與設計與改良。
人因工程能解決我的什麼問題?
讓我們以上班工作姿勢來舉例。在不同的產業裡每個不同作業的勞工可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姿勢不良問題。不論是坐在在辦公桌椅時的頸部角度問題,或是對應不同精密程度作業時的工作檯面高度,乃至於搬運貨品時的出力方式,都有人因工程的設計在其中,幫助勞動者在作業時更省力,也避免錯誤的姿勢導致人員的受傷。
除了姿勢的問題之外,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和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UX)也是人因工程中很重要的應用。UI是指我們和設備或系統進行互動的界面,如遙控器的按鍵分布、電腦軟體的圖形介面以及器械的操作介面等;而UX是指使用者在操作這些介面時,使用時的體驗和感受。人因工程會考慮到使用者的認知能力、動作和反應,設計出直觀、易用的介面,以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之外,也讓人員在使用時能更有效率及安全的操作。
此外,人因工程也參與工具握把形狀的設計。無論是辦公用品還是工業器具,人因工程會考慮使用者的手部結構和操作方式,以及重視個體差異性的原則,設計出符合人體工學的握把形狀,例如左右手通用的形狀、大小可調的設計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握把時的不適感和疲勞,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效率和精確度。
想要進行人因工程改善,該如何開始?
我們可以從人因工程兩個重要的項目下手,分別是人體計測和人機互動分析。
人體計測
透過測量人體的各項數據,來幫助建置作業環境或設計器具。
例如在辦公桌椅的高度由許多因素決定,如從人員坐姿時的眼睛離地高度、雙手平放桌面時手肘離地高度、雙腳垂直著地坐下時臀部離地高度來決定椅子高度、桌面高度以及螢幕高度。
另外像是在生產線進行組裝作業的人員,拿取各個零組件或是裝箱後搬運上車的過程中,都可以依照人員人體計測的數值進行規劃。
如人員拿取A零件再拿取B零件時,軀幹旋轉多少角度、手臂長度或手部移動的路徑長多遠,來評估負荷程度去規劃作業方式,而搬運貨物時,也需考慮貨物搬運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以及貨物重心離人員身體重心距離等等參數,去建立減輕勞負擔的工作設計。
還有像是滑鼠、鉗子等等工具乃至防護具如頭盔的設計,都能從人體計測下手,依手部骨骼長度、最大肌力量肉、頭圍等等數值的平均值去做設計,同時應該也顧及個體差異性,使器具能兼顧體型高大的人和體型嬌小的人。
人機互動分析
另一個重要的人因工程方法是人機互動分析。人機互動指的是人與操做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人因工程會對這種互動進行詳細分析,包括人的認知能力和決策過程、人機界面的設計和操作方式等。
其中一項恨重要的核心觀念是Fitt’s定律,Fitt’s定律用於評估操作者控制的精確性和速度,也就是困難與否。該定律指出,操作任務的難度取決於操作目標的大小和距離。因此根據Fitt’s定律,想要設計出更易於操作的界面和控制器,應該設定適當的按鈕大小、間距,以確保使用者能夠輕鬆而精確地進行操作。
透過人機系統分析,我們可以確定人機界面的設計是否符合使用者的認知和操作能力以及任務的要求。並用於改善界面的易用性,來降低人為錯誤的風險。
該如何調整坐姿?人因專家帶你設定桌椅高度
人因工程在各國都有許多相關的研究,但不同國家不同人種的體型都不盡相同,所設計的產品或規則也不一定適合台灣人使用。因此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簡稱勞研所)也進行了許多人因工學研究,並建立專屬台灣人族群的人體計測資料庫來幫助企業去建立適合國人平均值的規範。
在電腦工作桌椅尺寸勞研所也有給出建議值,依照桌椅高度可調與否有不同的建議值:
桌椅皆可調
桌面/椅面不可調
完整改善姿勢不良風險四大步驟
姿勢不良作為職場中的危害之一,也有相關法規規範,職安衛部門或管理人員應重視其風險並加以改善。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 第6條 第2項 規定,雇主應對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預防妥為規劃並採取必要措施;另外還有女性勞工母性健康保護實施辦法 第3條 也規定應針對勞工作業姿勢、人力提舉、搬運、推拉重物應實施母性健康保護。
而實際應該要做什麼內容呢?
依照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第324-1條 雇主使勞工從事重複性之作業時,應以人因工程方式訂定預防措施,並做成執行記錄保持三年,內容包括:
- 分析作業流程 、 內容及動作
- 確認人因性危害因子
- 評估、選定改善方法及執行
- 執行成效之評估及改善
- 其他有關安全衛生事項
為落實法規,搭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系統化管理模式,適合以PDCA管理架構來進行勞工健康風險管理,並使用數位化系統輔助來增加效率
第一步Plan:制定改善政策、訂定人因工程改善計畫、自動化法規合規性判斷以及技術指引資料蒐集。
第二步Do:確認工作場所中何處有姿勢不良危害,儲存紀錄統一管理,自動進行風險評估後執行改善計畫。
第三步Check:評估確認改善成效,確認是否有效改善。
第四步Action:管控追蹤並定期稽核,用雲端稽核系統追蹤並記錄。
在ESH管理中數位化系統管理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威煦一直深耕於 ESH 領域,協助客戶做環安衛數位化轉型,讓環安衛管理變得簡單、快速、有效。若對我們的服務內容有興趣,歡迎了解我們的產品,或直接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