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議題在國際間早已討論許久,而一直到《巴黎協定》,歐盟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宣布預計要在2023年上路,以及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策略行動與國發會臺灣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才一瞬間將碳管理議題在檯面上引爆,成為現階段產業界為最熱門的話題。
面對碳管理浪潮,老闆紛紛問起下屬面對淨零排放,我們要怎麼做?要先做什麼?別人都在做什麼?而碳中和這名詞也在此時浮現在老闆們的眼前,成為企業首要達成目標,別人都開始在動作了,自己不能落後於競爭對手之後。當老闆動了嘴,指示你去執行碳中和,摸不著頭緒不知道要怎麼起頭嗎?本文來帶你進入外表看似深奧,但內心其實很直白的碳中和吧!
在碳中和怎麼做之前,針對碳中和與淨零等名詞還沒搞懂嗎?可先閱讀「碳中和?淨零碳?淨零?他們差別在哪裡?企業又要如何因應減碳趨勢?」一文了解喔!
碳中和目前有標準規範嗎?
要了解碳中和該怎麼做,必須要先知道執行碳中和的規範,比方要做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採用ISO 14064-1,做產品碳足跡溫室氣體盤查採用ISO 14067,那碳中和有ISO可依循嗎?
目前碳中和還未有ISO國際標準,現階段主要是依循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公布的PAS 2060碳中和規範,PAS 2060發展為由BSI於2010年4月發布,作為國際第一個碳中和參考標準,並在2014年國內環保署為推展減碳行動至企業層面,與BSI共同合作研修並發布PAS 2060:2014標準,同時中文化為「實施碳中和參考規範」,為目前國內依循的碳中和標準規範。
而據消息指出,碳中和標準規範將以PAS 2060碳中和為設計藍圖,在2023年後會發佈ISO 14068。因此,現在就提前了解PAS 2060執行方式,等於超前部署取得碳中和ISO標準的門票囉!
碳中和執行流程與步驟?
一般談到碳中和,簡單來說大概是三個主要行動概念,分別為盤查、減量及抵換,不過光知道這三大行動概念可能還是不知如何展開碳中和。
資料來源:AB
打開環保署與BSI發佈的中文化PAS 2060,在執行碳中和流程一共有8個步驟,從這8個步驟一一下手就可以實施整套完整的碳中和,而經由第三方單位進行查證後,所有步驟內容都會寫成報告書對外宣告,最終會產出碳中和報告書,若有事前承諾宣告(非必要),就會產出「碳中和承諾報告書」(事前確證)與「碳中和達成報告書」(事後查證)兩本報告書。
碳中和執行8步驟 資料來源: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環保署
選定碳中和主題與範圍
在開始研擬報告書內容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釐清碳中和的標的物,不同標的物類別對應的報告內容會有所不同,比方碳盤查的適用標準就不同,如果是進行企業辦公室場所碳中和,則屬於組織活動,適用於ISO 14064-1組織活動產生之溫室氣體盤查;若是企業的某一項產品,則適用於ISO 14067產品碳足跡,針對產品生命週期做溫室氣體盤查。
撰寫碳管理計畫書(碳中和報告書)
碳管理計畫書內容在環保署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中,有提供計畫參考範例,內容除了溫室氣體盤查外,實際執行的關鍵為「執行流程規劃」(範例2.4節)、「減量與抵換規劃」(範例四、五章)兩大項目。
碳管理計畫書參考範例 資料來源: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環保署
一、執行流程規劃
根據PAS 2060規範,實施碳中和過程依不同條件大致可分為三種流程:
(1)基本流程;(2)納入歷史減量;(3)直接全抵換。一般因進行碳中和主要為宣示意義居多,直接全抵換並未有實質減碳意義,另歷史減量數據也較難以查證。因此,目前常見的碳中和宣告較多使用基本流程,也就是設定基準日後,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為第一執行期,第一執行期的時間長短可自訂,可視執行溫室氣體盤查的時間往前回推基準日。而從溫室氣體盤查後,設定宣告日(開始減量)起至達成日(減量與抵換完成)為第二執行期,因以全年度的碳排量較易與先前盤查數據做比對,故第二執行期間通常為1年,然後在該年度的最後結算減碳量,並就剩餘的碳排量進行抵換。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是持續進行多期的碳中和,第二執行期間後之時間長短都要與第二執行期相同喔,也就是如果第二執行期間設定1年,後面第三期、第四期都要設定為1年。
實施碳中和期程規劃 資料來源:WSP 公司彙整;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環保署
二、減量與抵換規劃
減量的措施依照標的物的特性,由企業本身提出,可以採設備汰換降低碳排(如空調、照明或更換電動公務車等),或是購買再生能源減少電力消耗產生的碳排(僅能抵銷範疇二的排放),甚至是產品包裝減量等,都可以達到碳排放減量之效果,端看企業願投入多少經費進行減量行為。
而抵換額度在PAS 2060已明訂適合的抵換方案,包含京都機制(如CDM)、自願減量額度(如GS、VCS)或是本地方案(環保署抵換專案)皆可。
資料來源:實施碳中和參考規範,PAS 2060:2014
那減量要減多少?抵換能抵多少額度呢?其實在PAS 2060中都沒有規範,參考先前公開的碳中和計畫書,減量從1%~10%都有,所以重點不在減量多少,而是否有依規範及相關方法學宣告碳中和,且通過第三方機構查證,確認達到碳中和。
資料來源:WSP 公司彙整;碳管理計畫書公開資料
所以常有人問,我這個場域或產品到底能不能達成碳中和呢?答案都是肯定的,只要有心都可以達成碳中和,只要有努力減碳就夠了!剩下的碳排量就交給Money吧!
至於可作為碳中和的抵換額度的碳權怎麼來的?擁有碳權的碳錢時代來臨,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下次有機會再說分曉!
想得到更多即時資訊嗎?
延伸閱讀
碳中和?淨零碳?淨零?他們差別在哪裡?企業又要如何因應減碳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