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赤道」?當你在讀本篇文章前,看完標題心目中浮現的是否為教科書中不斷複習那橫跨了整個世界,是定義了地球南北半球位在緯度0度那既神秘又偉大的「赤道」,抑或是於2015年香港上映由張學友所主演的政治驚悚片「赤道」呢?當然上述的都是赤道,但皆不是本篇文章的主題,作者將透過這篇文章揭開隱藏在金融界中鮮為人知,卻又是未來綠色貸款的重點「赤道原則」。
什麼是「赤道原則」?
隨著時代演進,在科技及工業兩大龍頭不斷角力追逐且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使我們生活得以改善,而在日常生活達到一定水平的同時,大家也開始逐漸重視環保議題。在提倡環境保護氛圍下,每個人皆不容置身事外,小至個人使用環保筷、搭乘大眾運輸的觀念,大至企業淨零碳、負碳排的觀念導入。
那其中每天與錢為伍的金融業呢?身為各大型企業及開發商資金源頭,也希冀與客戶合作的開發項目對環境影響較輕微,所以提出於大型開發案在融資時,需同時將社會及環境的影響納入評估項目中,因此最早係由一群理念相同的國際金融機構共同定義「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主要內容為各金融機構針對大型開發項目融資時提供檢視、評估,以及管理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共同基準框架,並研擬詳細的檢核程序及標準來實施,共為10項原則,如圖1所示,若經評估後,資格不符合赤道原則要求的項目將無法向銀行進行融資,其中赤道原則也依融資類型及專案項目風險評估進行相關規範,分別說明如下:
圖1 赤道原則概述 資料來源:翻譯自赤道原則官方網站
(一)融資類型
赤道原則也非所有投資項目融資時皆需進行赤道原則評估,若評估符合適用赤道原則情形,詳如表1所示,則該案件須符合赤道原則規範後,才可以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
表1 各項融資類型及赤道原則規範條件 資料來源:赤道原則The-Equator-Principles_EP4_July2020
(二)專案項目風險評估
專案項目會依開發類型不同而對環境社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為了有效評估專案風險等級,金融業將專案風險等級分為A、B及C三種等級,詳如表2所示,若被評定為對環境較為影響的A及部分B級則需要委託獨立第三方機構執行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並出具「環境社會風險評估報告」,其中需包含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ESIA),以確認赤道原則之遵循。
表2 融資專案風險等級說明 資料來源:赤道原則The-Equator-Principles_EP4_July2020
赤道原則の三態
相信讀者在看完前面的章節對於赤道原則金融機構所推廣的赤道原則有了初步的認知,本節將會對應英文文法常用的三大時態「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的方式呈現,讓讀者可以更加深入整個赤道原則過往歷程、現今狀況及未來展望:
(一)過往歷程(過去式)
赤道原則的命名是創始人希望這個評估機制可以為全球皆適用(適用於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金融機構),而赤道完美地代表了這種平衡,因此取名為赤道原則。
赤道原則起源於1990年,荷蘭銀行向國際金融公司(IFC)提出在貸放時對涉及社會和環境風險的案件並無一套指導性之準則可供遵循,此問題引起國際金融公司重視後,伴隨著環境議題日漸重視及相關民間團體的推廣,於2003年1月推出赤道原則第一版,並隨著時代變遷及環境管理需求的推進,陸續修訂,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9年11月推的第四版,詳細赤道原則發展歷程如圖2所示。
圖2 赤道原則過往歷程 資料來源:1.赤道原則官方網站 2.《銀行公會會訊》第八十八期
(二)現今狀況(現在式)
隨著赤道原則的發展及推廣,陸續有許多銀行將綠色貸款納入業務項目中,根據赤道原則官網統計結果截至2022年共有38個國家135家銀行正式採用了赤道原則,其中臺灣占有16家銀行,由此可知,臺灣就金融機構參與赤道原則的占比相較其他國家屬於高比例,因金管會於近幾年才訂定相關綠色金融方案(2017年訂定綠色金融行動方案,並於2020年提出2.0版本),導致臺灣雖然多數銀行將綠色貸款列為業務項目,但綠色金融的政策尚在起步摸索階段,雖已發布推動綠色金融的行動方案,但有關臺灣專屬的綠色金融標準尚未研製,使實務上的具體作法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主要仍需參考其他國家的相關規範。
(三) 未來展望(未來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者們是否聽過這句蘇軾〈題西林壁〉的經典名句?主要在說明針對一個議題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將會有不同的想法。
關於赤道原則未來的發展,作者將分別以政府機關、金融業、開發商及顧問業的角色來說明赤道原則發展的定位,如圖3所示,以下進行說明:
圖3 政府機關、開發商、顧問業及金融業於赤道原則之定位
1.政府機關
綠色政策實目前已為全球趨勢,但臺灣相關法規制度還尚未完善,因赤道原則是金融業自願性簽署協議,因此政府應積極推廣赤道原則,促使更多的銀行簽署赤道原則,使企業及金融業在開發及融資過程中,正視永續發展的議題。
臺灣屬於「赤道原則非指定國家」,則評估過程應符合適用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永續性績效標準(Performance Standards, PS),以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環境、健康和安全指引(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Guidelines),而其中許多評估並無具體量化的標準,需要政府建立相關標準,強化相關評估辦法,使各金融業評估標準更加一致,供金融業者遵循,因此政府機關在赤道原則中主要扮演規則的策劃者。
2.金融業
臺灣金融業界目前加入赤道原則的銀行為16家,但臺灣共有40家銀行(截至2022年7月底),故赤道原則仍尚未普及化,因此金融業仍需持續推廣相關觀念;且對企業融資風險仍以財務因素為主,尚未能全面考量環境影響層面,因此銀行未來調整組織架構,應設置綠色貸款專責單位,且需網羅相關人才或是委託專業第三方團隊進行檢核,以確保融資內容有將低碳、綠色、環保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相關項目融入經營理念中,且可以在企業提供較佳環境友善的開發提案,給予加快優化放款等措施支持。
3.開發商
開發商未來在規劃相關開發案時,需保持「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進行規劃,當環境受到影響復原所需要的成本一定是預防的數以百計,因此需於規劃時就考量對環境的影響,甚至請專業顧問協助評估,並提出相關建議;企業需將政府相關赤道原則的政策及金融業相關貸款規範作為最低標準,在此標準下提出最大化減輕對環境影響的方案或策略。
4.顧問業
顧問業在整個赤道原則的發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便是上述所提到的「專業顧問」。對於金融業而言,顧問業可以提供ESIA專業審查及建議,加強金融業對於環境專業上較為不足的部分;對於開發商而言,顧問業更是提供整體開發案對環境影響的全面盤點及對應措施,可以做為開發商對於環境影響評估的軍師。
想得到更多即時資訊嗎?
延伸閱讀
WSP觀點/面對2050淨零排放來臨,政府的下一步怎麼走?氣候變遷因應法重點彙整
WSP觀點/碳中和?淨零碳?淨零?他們差別在哪裡?企業又要如何因應減碳趨勢?
永續風潮!如何透過環安衛管理達成ESG 績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