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一詞正夯,從各大新聞、投資市場甚至品牌商都在談論ESG,到底何謂ESG? 為何企業都趕著搭上ESG這股風潮?跟環安衛的關聯為何? 五分鐘懶人包,一次瞭解!
ESG 是什麼?
ESG 又稱為 ESG 投資、永續投資,是一種對公司營運的標準、評分指標,共分為 Environmental (環境)、Social (社會)、Governance (公司治理) 3 個指標。簡單來說,我們從三個層面來評估公司的表現:它對「環境」、「社會」的影響如何?在「公司治理」上是否符合正義原則?符合這三個標準的企業就意味著能為環境、社會、經濟帶來正面效益,進而達成永續發展。
評分項目參考
1. 環境保護(Environment): 溫室氣體排放、水及污水管理、生物多樣性等環境污染防治與控制。
2. 社會責任(Social): 客戶福利、勞工關係、多樣化與共融等售產業影響之利害關係人等面向。
3. 公司治理(Governance): 商業倫理、競爭行為、供應鏈管理等與公司穩定度及聲譽相關。
為何需要做ESG?對企業的好處為何?
ESG 的目的就是衡量一間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分數,做為投資人選股的另一種考量,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投資人,利用這個指標篩選投資機會,有助於對整個社會及環境產生良好的影響。根據JLL仲量聯行發布的研究報告《釋放ESG潛力:探索ESG與企業估值的關係》,顯示ESG分數與公司股價淨值之間成正比,ESG表現良好的企業,信用評等較高,公司價值也較能持續成長。
且疫情之下造成全球性的環境影響,許多海外公司現在審核合作商的重點已不再是往常的品質、成本、交期等數據,而是著重在於供應商「抗風險」的能力如何。
以美國市值前 3000 大的公司為例,ESG 評分愈高的公司,受金融危機波及程度愈低,原因在於企業長期投資社會資產,得到投資人的信任,帶動公司的績效維持在一定水準。除了能吸引投資人外,也能創造穩定、低風險的營運模式。
ESG執行上的首要難題:數據蒐集
ESG 目前運行困難之處在於:難以將其數據量化,且許多作業需跨部門、跨場區協作,用傳統的表單作業不僅難以維護,增加管理上的難度,無形中也增加了許多溝通成本。且跨國企業、各廠區常有不同的作業標準,如何轉換到ESG的框架下?到底該蒐集那些數據?如何蒐集?也是企業常見的頭痛問題。
從 環安衛(ESH) 出發到 ESG
除了了解相關法規、依據企業的產業和特長擬定策略,還須盡速確認明確的ESG願景,並延伸出涉及的相關單位跟所需蒐集的資料,且由於ESG的指標部分與ESH重疊,若能用ESH的數據平台為基底,創造一套跨場域通用的標準蒐集數據,不但讓框架標準化,減少許多溝通上的成本,也能將散落的數據蒐集,創造一個全員參與的環境。
環安衛管理可切入的 ESG指標
- 政府合規標準
- 各部門即時掌握當地相關法令規定
- 依據政府的要求報告及申報項目
- 環保相關空、水、廢、毒、噪之改善管理運作
- 內部管理制度
- ISO 管理系統之高階架構流程數位化(ISO45001, ISO14001, ISO22000等)
- 管理高風險場域之高危害/危險數據(人機材法環)
- 符合供應鏈之環境友善或合規要求
- ISO, RBA, NFPA 等稽核報告
- 化學物質管理安全績效
- 企業持續改善及監督環安衛
ESH 與 ESG 近期逐漸緊密發展,威煦一直深耕於 ESH 領域,協助客戶做環安衛數位化轉型,近來也順應企業需求,協助將 ESH 數據轉化為 ESG 運用、落實與促進 ESG 的實際操作。若對我們的服務內容有興趣,歡迎了解我們的產品,或直接與我們聯繫。
延伸閱讀
2022 ESG報告書(永續報告書)GRI Standards. ESG Report.
RBA 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 7.0 版(舊EICC)& VAP 7.1.1 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 Version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