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歐盟提出了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案》(AI Act),以規範AI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該法於2024年7月12日公告、自2024年8月1日起生效,成為全球首部全面性監管AI的法律框架。
立案背景:平衡創新與風險管理
歐盟提出《人工智慧法案》的初衷,是為了在促進技術創新的同時,減少AI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風險與社會問題。根據法案內容,AI系統將根據其風險等級被分為四類:“不可接受風險”、“高風險”、“有限風險”和“最低風險”。對高風險AI系統,法案要求開發者需遵守更嚴格的合規標準,包括透明性、數據治理與系統安全性。
歐盟委員會強調,該法案旨在建立一個透明且可信任的AI生態系統,同時保護基本人權並確保技術的公平應用。然而,這一法案的嚴格要求也引發企業界的擔憂,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SMEs)而言,可能增加其合規成本。
衝擊與風險:企業面臨的挑戰
- 合規成本增加:根據歐盟的估算,對高風險AI系統進行認證可能需要花費數萬至數十萬歐元。這對資源有限的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可能是沉重的負擔。
- 市場競爭壓力:企業需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來符合法案要求,可能影響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 罰鍰風險:未能遵守法案要求的企業將面臨高額罰款,最高可達全球營收的6%或3000萬歐元,兩者取其高。
專家意見
「仰德法律事務所」所長謝家健律師表示,法案的核心目的是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規範框架,這對於歐盟內的市場透明化至關重要。謝家健律師指出:「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必要且合理的措施,但其嚴格性可能導致企業在短期內面臨高額的合規成本。」他建議企業應及早評估其AI產品的合規風險,並與專業律師合作制定對應策略。
「思喆國際法律事務所」蘇崇哲主持律師則關注到跨國企業的挑戰,他認為法案對非歐盟企業也具有管轄效力,凡是涉及歐盟市場的AI技術都必須遵守規定。蘇崇哲律師強調:「這可能迫使全球企業重新審視其產品設計與商業模式,進一步增加其運營複雜性。」同時,他建議政府應提供更多指導,幫助企業減少適應成本。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吳育宏認為,法案為AI技術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機會,法案的實施將淘汰低品質的AI技術,提升市場競爭力,長遠來看對整個產業有正面影響。吳育宏總經理建議企業可將合規視為品牌信任的資產,透過符合高標準來建立競爭優勢。
未來展望
《人工智慧法案》的推出對AI產業帶來了深遠影響,既可能限制部分企業的發展,也為市場創造了更加規範的競爭環境。對企業而言,提早應對法規挑戰並調整策略,不僅是應對風險的必要措施,也是掌握新機遇的關鍵。
在全球AI監管趨勢日益明確的背景下,歐盟的這一步或將為其他國家提供參考標竿,推動全球科技治理的新篇章。
延伸閱讀: 【ESG最前線】防範化學品風險 落實安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