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碳盤查?為何需要進行碳盤查?
碳盤查 ( 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 CFV ) 指利用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法計算企業/組織本身營運的各種活動的碳排放量,包含採購、生產、銷售、運輸甚至員工的出差通勤等。
碳盤查其實就像體重管理一樣,若今天我們想減重,肯定得先設定一個目標:想要降低多少體重或體脂、計算每天涉入的卡路里,得減少多少熱量才能在時限內達到理想體重。減碳也是一樣的概念,我們必須設定一個減碳的目標,接著計算目前碳排放的狀況,才有可能進行管理。
那麼為何這幾年碳盤查一詞會在企業間如此風行呢?
企業進行碳盤查的常見原因包括政府法規要求、供應鏈/客戶要求或國際貿易規範。
一、法規要求:環境部、金管會
環境部-氣候變遷因應法
環境部於112年2月15日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指定特定產業及製程必須每年進行盤查及登錄,第一批碳盤查對象包含: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每年直接排放達2.5萬公噸CO2e之各行業。
第二批碳盤查對象則為每年直接排放加間接排放達2.5萬公噸CO2e之製造業,也就是製程排碳雖少、但用電量大的製造業,涵蓋電子零組件、化學材料、紡織等製造業,上述兩批應盤查登錄對象合計共512家企業。
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圖片來源: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另一方面,金管會也按資本額及產業分階段推動揭露並查證溫室氣體範疇一、二。
2023年:鋼鐵業、水泥業、資本額100億以上企業
2026年:50億元資本額以上企業
2027年:50億元資本額以下
到2027年時總計約一千七百多家上市櫃企業必須進行碳盤查。
二、供應鏈/客戶要求
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許多中小企業與全球的形成供應鏈,當知名品牌紛紛提出2050淨零的目標時,便連帶影響到許多上下游的廠商,因此許多企業為了不被擠出供應鏈名單,被迫加入碳盤查與減碳的行列。
以下列舉幾個品牌大廠對於減碳跟淨零的承諾:
1. 台積電:2020到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
2. 微軟:2030供應鏈、價值鏈溫室氣體減量50%
3. 蘋果:供應鏈於2030達到碳中和,蘋果供應商行為準則內也明列須揭露溫室氣體範疇一、二
4. TOYOTA:2025較2015減碳63%
5. IKEA:2030比2015年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量少15%
6. amazon:2030 50%出貨量為零排碳
7. adidas:2030較2017減碳30%
8. 星巴克:2030年將碳排放量、用水量和廢棄物量降至50%
由上述列表可知,此次減碳風潮勢必對有許多科技業、紡織業的台灣企業造成諸多壓力。
三、國際貿易規範
歐盟預計於2026年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針對進口到當地的碳密集型產品,必須依據其碳排放量購買相對應的憑證(CBAM Certificate),才能將其產品銷入歐盟。
受影響的產業包括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氫、氨、有機化學品、塑膠等。
企業煩惱的碳盤查流程該如何進行?
碳盤查流程:邊、源、算、報、查
溫室氣體盤查主要可以區分為5大步驟,且有一公認的口訣:邊、源、算、報、查:
- 設定盤查邊界
- 鑑別排放源
- 計算排放源
- 做成報告
- 進行外部或內部的查證
盤查的邊界可能是整個集團、單一事業或子公司、特定生產製程、甚至單一產品,主要依其盤查目的而定。而鑑別排放源則是確認在此範圍內,有哪些行為或項目會產生溫室氣體,其中可細分成範疇一、二、三,其差異簡單羅列如下:
範疇一:直接排放
範疇二:能源間接排放
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如運輸通勤、採購品之排放等
而將以上項目鑑別完之後,就須針對各項目進行量化計算,其中步驟與使用方法如下圖,得先選擇計算碳排放的方式;接著篩選數據蒐集與排放係數;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匯總整體排放量。
碳盤查難題為何?了解企業的碳焦慮的三大困境
一、相關數據分散、蒐集耗時
碳盤查是一門奠基於數據的科學,由於其相關數據分散在各部門,該如何蒐集才能確保數據的標準一致成為首要難題,如何跨部門甚至跨公司的收齊資料也是一大議題,常見作法通常靠email寄送附檔或是雲端作業,但檔案在經過多人作業、反覆寄送後不但難以確保數據是否有錯誤登打、重複、誤刪、更動或遺漏,一但發生錯誤得從頭逐步糾錯,進度的部分也得依賴統籌人自行核對及跟催。
二、係數資料挑選及維護不易
碳盤查要精準仰賴的便是活動強度數據的彙整、排放係數的選用。尤其係數需查表後得知,當數據量大時增加作業困難。雖然網路上有諸多公開數據可參考,但碳盤查可不是做完一年就結束的任務,當係數更新時,若未做相對應的措施設定連動公式,易發生係數更新不完全之狀況。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發布的 排放係數查證常見之問題 (P196) 可見係數是查證過程中常出現問題的環節,常見問題有:
–無法妥善說明排放係數之取得方式,尤其是自行推估之排放係數(製程逸散)
–排放係數之換算方式透明度不足
–排放係數單位與活動數據單位不一致(化糞池、冷媒)
–係數引用版本有誤
–係數選擇有誤(未區分固定源與移動源之係數、NG、LNG、LPG)
–熱值選用依據(政府公告熱值、自廠加權平均熱值)
–自廠熱值未轉換為低未發熱量
–電力排放係數為何?年份為何?
–係數來源為何?
–係數單位為何?
三、不同格式的報告清冊難彙整
別忘了蒐集完數據後還得依照盤查目的彙整相關的清冊及報告,法規要求、ISO取證、供應鏈要求等格式不盡相同,對人力本來就相當吃緊的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政府提供哪些減碳協助?中小企業必知工具
根據經濟部統計全台154萬家中小企業中,受供應鏈或外銷歐盟要求須做碳盤查的企業約有19萬家。為了協助排碳來源以電力為主的中小型製造業,經濟部工業局開發「碳盤查計算機」協助企業計算碳排量,環境部官網也提供碳足跡排放係數的查詢。
除了相關工具外,經濟部產發署在112年也推出一系列相關課程協助企業培育碳盤查人才,如產發署低碳淨零人培,便提供製造業中小企業全程免費的課程,課程內容將分為一日體驗班、三日種子班及二日碳足跡班,重點介紹摘要如下:
【一日體驗班】
講授產業淨零趨勢、企業溫室氣體量化實務說明及查證實務演練,加速引導各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與認知,建立企業由上而下的碳盤查及減碳能力認知。
【三日種子班】
藉由廠商碳管理相關專業及技術作為產業淨零種子人員,有效掌握國內外淨零碳排趨勢、企業溫室氣體量化實務及查證實務,加速引導各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與認知,並接續提供訓練式輔導資源,掌握低碳化或智慧化減碳作法與效益,並即刻投入淨零作業,讓「零碳」成為台灣產業的新優勢。
【二日碳足跡班】
參加者能同時具備理論基礎與操作經驗,培育出廠區內具備碳足跡自主計算、分析熱點的人才,亦可透過熱點分析結果規劃減量作為,協助產業朝淨零轉型方向邁進。
惟113年的相關開課資訊仍未公布,最新開課狀況可參閱產發署低碳淨零人培開班資訊。
更多輔導、推廣以及培訓資訊可參考中小型製造業低碳輔導計畫。
當科技介入碳管理--應如何挑選碳盤查系統?三大關鍵盤點
碳排放來源相對單純的企業可以用碳盤查計算機完成碳盤查的任務,但當企業到了一定規模,要進行碳管理便相對繁瑣許多,一但涉及跨部門、跨公司甚至跨國等資料,資料的蒐集、係數的選用都更為複雜。因此在碳盤查系統的選用上,會建議從以下幾個層面考量:
一、協作式平台,易於跨單位蒐集資料、追蹤進度
如前所述,碳盤查需要的數據散落在企業各部門內,因此若能依照企業的組織部門在系統上進行設定,便能依其職能在權限上進行卡控,從根本解決資料被誤刪或異動的問題,此外,若資料有誤時也能明確找出數據源頭進行修正,準確掌控數據品質。
協作式平台的第二個好處是能夠直接看到各部門或各單位數據蒐集的狀況,從系統管理者的角度來說,更易於掌握整體數據蒐集的進度及評估;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則能更直接看到最即時的管理全貌,目前範疇一二三的狀況如何、重點關注項目、排放熱點等。
二、最新的係數庫自動更新,連動既有資料
為了避免係數查錯、選錯的狀況,建議系統上應內建係數庫相關的資料,且為了避免係數版本錯誤的狀況,建議當係數有更新時,系統能夠自動顯示當前最新版本及該係數的等級,免去人工查找、更新、重新計算的繁瑣流程。
三、不同格式的報告清冊難彙整
由於數據及相關資料都已經建立在系統上,理論上應可自動轉換不同格式,產出符合規範的報告書,以減少後續人工作業的時間。讓員工可以減少反覆剪貼的文書作業,將時間發揮在真正有價值的決策上。
碳盤雲-平台式的碳盤查管理系統,免費試用申請開放中!
有鑑於諸多用戶回饋給我們的需求,希望能環安雲平台上完成碳盤查的相關作業,我們特此開發了「碳盤雲」模組,匯集上述的三大痛點做出的功能設計:內建五萬筆以上之國內外係數庫、建議排放項目與預設係數、提醒新版係數更新、自動產生環境部及ISO報告書等多項功能輔助。讓環安雲的用戶可以快速且方便的建立與累積屬於貴公司的碳盤資訊,自動產生的數據統計、報告,更能協助進行排放監控、分析,讓查證更容易。
Q:碳盤雲可以協助企業釐清要盤查的項目嗎?
可以。我們提供產業常見盤查項目範例庫,讓用戶能夠快速獲得需要盤查的項目,且建議盤查項目中預設適用係數資料,選用更便利。
Q:碳盤雲可以計算範疇三嗎?
可以!有別於部分系統僅提供部分範疇之資訊盤查紀錄,我們碳盤雲包含所有排放範疇及分類方式,可自由切換環境部範疇1-3或ISO類別1-6,並且可依照不同分類方式進行檢視,依照需求設定印出或不印出、計算或不計算排放項目,更自由的產生彙總資訊與報告資料。
Q:碳盤雲跟外面常見的碳盤查工具及政府公開小工具有什麼差別?
碳盤雲是環安雲平台的其中一個模組,除了短期的申報、報告書產製外,複製計畫功能、係數版本更新提醒、系統主動提醒、數據分析、儀表板及減碳計畫的自訂、彙整報告書功能,都更能與長遠的淨零目標結合,從第一次建立盤查後逐漸簡化設定步驟,做到集團自主且持續的紀錄、監控、管理、減量、淨零,讓碳盤不再只是某部門的事,而是各部門可各司其職,順暢運作地協力完成。
若需要彙整子集團的數據,可進行盤查計畫分割,再利用報表中心功能,依照不同報告需求勾選需計算及產生的報告書資訊,系統就可直接產出符合多種利害關係人要求的分析數據與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