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是投資價值導向的指標
過去在永續管理面的投資提案,在決策者眼中最常見的質疑就是「做這些能幫公司賺錢嗎」?讓員工工作更高效、工作得更開心、讓外界一致稱讚為幸福企業,諸如此類的事情,與能否讓公司持續獲利下去,顧好成千上萬個家庭的飯碗相比,聽起來總是不那麼具迫切性。
2004年ESG的出現改變了這件事情,它提出企業應該將「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納入企業經營的評量基準。然後,在2006年聯合國也成立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這是個致力將ESG納入投資決策的組織,背後的核心理念,認為ESG是投資決策中重要的相關因素,因此負責任的投資人在投資時,應該用ESG來衡量一間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從此開始,這些過去被稱為高大上的不實際項目,變成了提升公司經濟面價值的關鍵之鑰。
從「不賺錢的投資」變成「衡量抵禦外部衝擊能力的指標」
引用今周刊「為何ESG投資可以賺更多錢?」譯文重點結論如下:
面對變動風險,企業韌性(Resilience)是唯一關鍵
過去在對股票進行估值時,投資人通常不會優先考慮企業的「韌性」,然而,經過新冠肺炎疫情後,匯豐銀行(HSBC)分析師認為,這種情況正在快速地轉變中。「COVID-19疫情」、「地緣政治風險」、「政治動盪」和「氣候變遷」議題,已經快速引起投資者們的關注。匯豐銀行(HSBC)在一份新報告《氣候變遷與供應鏈的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Climate Change)中指出,「有證據顯示,採用長期且以永續發展為重點策略的公司,比起那些沒有採取長期永續策略的公司,更能抵禦COVID-19疫情的衝擊。」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價值觀的質變,過去投資人或品牌大廠,多以表面上的財務數字,去衡量一家公司的價值以及是否納入為供應夥伴,但經歷Covid-19的衝擊以及極端氣候陸續帶來的有感變化後,大家重新去思考了優質的合作夥伴應具備的特質,從直接成本至上,轉變為更注重夥伴能否與他們一起安然度過各種未知的重大衝擊,並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原狀。
ESG做得好,會反映在公司股價上
從經濟日報採訪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報導內容中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疫情這幾年間,ESG投資的經濟面價值也越來越清楚的被感受到,ESG績優生們的投資,不再只是過去被大家當作「花錢打廣告」、「回收不了的投資」,而是為公司帶來更優質的股價表現,讓公司不論是在現實及理想層面上,都取得良好的正向循環。
E、S、G三者投資同等重要不可偏廢
近年來,大部份的ESG資源都投注於E(環境)的面向,但許多研究都指出E、S、G三者投資同等重要不可偏廢,這是因為:
- E、S、G三者會為公司短中長期的經營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均衡發展才能實踐永續經營理想。
- 成功實踐永續經營的兩大關鍵為「低風險」、「高靭性」,只偏重某一者的發展會讓風險管理不夠全面,自然也就難讓「低風險」、「高靭性」的思維深植人心,培養企業的永續DNA。
Covid-19疫情雖造成加速了許多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但也意外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加速企業對永續理想的落實,理想與現實能夠兼顧,讓更多的經營者不再遲疑卻步,令人對未來的蓬勃發展十分期待。
延伸閱讀
在煩惱ESG人才培訓嗎?BUREAU VERITAS ESG訓練班統整
2022 ESG報告書(永續報告書)GRI Standards. ESG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