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一般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它走在市場前端的創新能力,以及掀起交通工具變革,推動更潔淨運輸方式的貢獻。然而在2022年5月,美國權威的金融機構「標準普爾(S&P)」卻將特斯拉從「標普500 ESG指數」的成分股名單中移除,引起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強烈反彈,甚至大罵ESG的評比是一場騙局。
從特斯拉的主要產品「電動車」來說,它大幅降低人們在使用交通工具時的碳排放,無庸置疑對地球環境是有益的,完全符合ESG中的E(Environment,環境保護)。但是為何這樣一家「幫助全球減少碳排放」的企業,卻在ESG評比上被降級?標準普爾給出的解釋是,特斯拉在企業運作上缺少積極的減碳策略,對於碳排放的追蹤與資訊揭露也不夠透明。
標普的評論以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說就是:「你『生產的產品』夠環保,但是你『生產的方式』不夠環保。」
我認為所有企業都可以從中學習到一堂課,那就是分辨企業運作「what」與「how」的差異。特斯拉生產的產品(what)是對環境保護有助益的,但是評比機構更看重的是企業生產、營運的方式(how)。
這就像自1957年起、歷史悠久的「標普500指數」(美國兩大股票交易市場的500支普通股),過去一直關注的是這些企業的財務表現、股價、市值等,也就是它們取得什麼樣的成績(what);然而在ESG時代,「標普500 ESG指數」關注的是企業如何(how)取得這些成績的。從「標普500指數」到「標普500 ESG指數」,正是從「what」轉變到「how」的過程。
簡言之在ESG時代,企業運作的「how」將比「what」來得更重要。就在特斯拉掉出「標普500 ESG指數」的同時,石油大廠「埃克森(Exxon)」持續名列表現最優異的前十大公司之列,這樣的反差不言可喻。
如果以生產的產品(what)而言,埃克森無疑是碳排放大戶,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它也有最多減碳的空間可以發揮,而且也確實成功推動了諸多ESG策略,以至於被列為ESG資優生。
因此,在全球產業邁向ESG轉型的路上,從事潔淨能源、綠色產品製造的廠商,不一定就保證獲得ESG評比機構的青睞;而高碳排企業反而存在更多「轉型紅利」,只要經營者將注意力從「what」轉移到「how」,危機轉眼之間就成了轉機。
作者: 吳育宏 /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 總經理
刊登: 經濟日報《產品開發部》專欄
標題: ESG最前線/企業ESG運作的What和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