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企業來說,為了達到永續經營發展,力求符合ESG規範(Environment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過去是可有可無的「選修學分」。即使經營者了解它的重要性,推展上並沒有太大的急迫性。然而近幾年在各國政府積極立法推動下,ESG已經成為愈來愈多企業的「必修學分」。
自從聯合國在2015年發布「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全球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為努力的方向,最受到國際矚目的就是歐盟宣布自2026年起,要針對高碳排產品課徵「碳邊境稅」。與國際供應鏈密切連結的台灣廠商,理當無法置身事外,必須掌握相關規定的發展趨勢。
為了能夠與國際接軌,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修法,目標是在2024年開徵「碳稅」。以鋼鐵、水泥、石化、半導體為主的產業,約有200多家企業被列為「排碳大戶」(年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屆時將是第一波徵收的對象。
也就是說,不管從國際市場拓展的考量,或是國內企業法規的層面而言,ESG涉及的範疇愈來愈廣,受衝擊的產業類別、企業型態、利益關係人會愈來愈多。面對分散各處的法源(國際與國內),經常變動的條文規範,若是採取傳統人工查核的方式,勢必造成龐大的人力負擔,不僅作業方式沒有效率,也難確保一致的作業品質。
上述挑戰造就了威煦軟體(Wishing-Soft)近幾年在台灣,協助許多客戶推動「ESG工作數位轉型」的契機。透過雲端資料庫的建置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將原本耗時、耗力的法規查核工作,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達到更高的品質。
我想和各領域產業先進分享的是,「數位轉型」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名詞,也不是遠在天邊的管理口號。企業面對實務運作的困境時,不妨自問兩個問題。
第一:「若是舊的工作方法遭遇瓶頸,新的數位工具能扮演什麼角色?」
第二:「當內部資源有限,可以如何借用外部力量?」專注在問題本身,然後以最大的應變彈性來尋求解決方案。
即使是看似枯燥、一般人怎麼樣也無法和「數位轉型」聯想在一起的法規查核工作,也能藉由科技的力量,讓傳統工作產生創新的價值。
作者: 吳育宏 /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 總經理
刊登: 經濟日報《ESG最前線》專欄
標題: ESG最前線/讓舊工作產生新價值
延伸閱讀
2022 ESG報告書(永續報告書)GRI Standards. ESG Report.
RBA 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 7.0 版(舊EICC)& VAP 7.1.1 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 Version 7.0
在煩惱ESG人才培訓嗎?BUREAU VERITAS ESG訓練班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