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雲端平台
日前我參加《天下雜誌》所發起的ESG社群:天下永續會,活動主題是「企業1.5℃論壇」,即探討台灣企業的減碳目標,是否符合《巴黎協定》1.5℃的溫控目標。
一家石化集團的永續主管表示,他們在申請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審核時,自比為參加聯考的學生。遇到各種困難跟關卡,請了家教老師(顧問公司)來協助才順利突破。
主持人加碼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如果顧問是家教老師,那麼到『天下永續會』這樣的社群,就好像是參加『讀書會』一樣了。」現場一片莞爾。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身為長期投注雲端服務(SaaS)的廠商,我們其實有很深的共鳴。
先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結論:「對於永續這樣充滿挑戰的新領域,『群體智慧』要比『單打獨鬥』來得有用!」因為數家公司的經驗集合在一起,比較容易歸納出成敗的關鍵何在,有可能讓人少走好幾年的冤枉路。
舉例來說,客戶在評估軟體為何要從「地端(On-Premises)」放到「雲端(Cloud)」時,會先得到一些傳統技術層面分析。
雲端的優勢包括:導入門檻低、維運成本低、擴充性強等,多家客戶共用一個平台時,「經濟規模」(Economic Scale)就會帶來這些好處。
然而,建立在雲端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平台,由於要同時應對不同產業、不同組織、不同運作型態的挑戰,累積一定用戶數、發展成一定規模後,我們可以視之為「群體智慧」的結晶,這才是雲端解決方案最有價值之處。
早年「威煦軟體」在發展「法規雲」時,我們與多家客戶共同拆解一家公司的「法遵合規」流程,探討經歷了哪些部門、表單,存在什麼人工作業的不方便、低效率問題,成為法規雲產品改版的重要依據。
如果不是客戶的反饋,光靠產品研發工程師閉門造車,絕對無法開發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而在發展「化學雲」時,我們則是受惠於許多世界一流企業的化學品管理人員,他們提出實務運作上遇到的困難,讓我們思索軟體如何與傳統人力互補,以追求數位轉型的效益極大化。
雲端化就像建立一個主題的讀書會、網路社群,讓供應商得以從大量的實務經驗中,發展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與客戶一同成長。
作者: 吳育宏 /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 總經理
刊登: 經濟日報《ESG最前線》專欄
ESG雲端平台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