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根據調查,在日本雖然大小企業對於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度有明顯落差,但目前SDGs已經形成普遍共識。
2.觀察日本企業導入SDGs的手段可分為5步驟:理解SDGs、決定優先項目、設定目標、納入經營並報告與溝通。
3.對於企業而言,導入SDGs時若從外在全球性、社會性的需求來設定目標,很容易缺少了企業營運的關鍵:該怎麼賺錢。因此,有6種手段可作為企業參考。
企業對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度年年上升
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GPIF)2019年調查2千家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的上市公司,96.7%企業都說「知道」SDGs,而且這之中的44.7%回答「已開始導入」SDGs。再加上,2017年針對民間企業股票市值前100大公司的綜合報告書中,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訊息公告中關於SDGs相關情報,前100大公司中有68間企業在公開談話中已提及SDGs。
但另一方面,2018年經濟產業省關東經濟產業局調查了500家中小企業,對於SDGs的認知度只達到15.8%,顯示企業規模大小在SDGs的認知度上出現明顯落差。
從調查來看,至少在大企業之間,SDGs已經充分滲透,形成普遍知識,愈來愈多企業對SDGs的認知已經達到可以對外發布相關訊息的程度。但是這些公司有真正理解SDGs的本質嗎?抑或只是過過水做表面功夫而已。這只能從他們具體實施的手段才能分辨。在本節中,我將帶大家觀察企業導入SDGs時會採用哪些手段。
導入SDGs手段的分類
觀察日本企業導入SDGs的手段,大多都是參考《SDG公司治理》。裡面把企業導入SDGs的步驟分為5個:①理解SDGs、②決定優先項目、③設定目標、④納入經營、⑤報告與溝通。
《SDG公司治理》裡面也介紹許多有用的點子,但是皆從國際社會的觀點出發,所以有許多經營者很難理解,比如說第一章提過的由外而內的方法。相較於由內而外的方法,也就是從現行的事業目標來思考如何應付全球性課題,由外而內是從SDGs這種全球性、社會性的需求來設定事業目標。
從外在的需求來設定企業努力的目標,這方法本身不難理解,但站在經營者的立場,這方式缺少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面向,就是「要怎麼賺錢?」畢竟企業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事業如果不賺錢,連企業本身都無法存續。
在經營者對SDGs理解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又一個勁地導入SDGs,這時很容易犯下以前導入企業社會責任時一樣的錯誤,那就是加入一些和事業活動無關的單次性項目。如果有無論規模大小、事業內容,能夠接近SDGs指標又能稍微細分的指南,經營者應該比較容易使用。從這個發想出發,最後我整理出表2-1的6個手段。這是分析了各家企業導入方法,再用我的想法分類出來的。下面分別說明每個做法的特徵、優缺點,並穿插事例做說明。
表2-1 企業導入SDGs的手段。 (來源:《2030永續企業革命》/商業周刊出版)
1.映射
映射這方法也是《SDG公司治理》中提倡的手段。做法是,先分解自家公司的產業鏈,然後在各流程中找出事業活動與SDGs之間的關聯。透過這個步驟,你可以將公司事業與SDGs之間的連結視覺化,落實設定各目標的KPI,邁向具體實施的專案。
圖2-4:為製造業供應鏈映射的範例。 (來源:《2030永續企業革命》/商業周刊出版)
以伊藤園集團為例,他們對自家事業進行前所未有、徹徹底底的映射,並訂立永續性的目標。該公司以遵從ISO26000為核心主題設定7個面向做為推動的主題,包括組織治理、人權、勞動規範、環境、公正的事業規範、消費者課題、社區參與、社區發展。還針對產品的適當公開、茶葉產地培育事業監控等51個項目設定KPI。
能像伊藤園這樣,詳細分析並設定KPI是再好不過了,只是很遺憾地,很多企業為各事業映射完目標後就安心不再思考了。結合SDGs是重要的第一步沒錯,但若沒有把思考提升到增加利益的事業策略層級的話,就不是本質性的導入。單只有映射,還稱不上以SDGs為核心的經營策略。
2.媒合
媒合是將人口減少、空屋問題等實際存在的社會課題與解決方法相乘,用來產生新價值的方法。媒合的特徵是,容易連接到具體的商業理念,進而創建有利可圖的業務。
圖2-5:媒合的例子。 (來源:《2030永續企業革命》/商業周刊出版)
Tabeloop公司以減少食品耗損為目標,是日本首座B2B食物分享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賣方可以將優質、大量剩餘且將報廢的食材直接放到網站上出售,出售後的營收會部分捐贈給與消滅飢餓相關的機構或活動組織。2018年,Tabeloop與經營漁業和餐飲店等生意的Gate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三重縣大量購買賣不出去的漁獲,在當地加工後以Tabeloop的物流運送到東京都內的居酒屋。
Tabeloop透過這樣的服務和合作,不斷擴大事業版圖,像是關於食品耗損的宣傳與教育活動、購買受自然災害的NG蔬菜、利用生產地與餐飲店來當做食育教育的場所等,這些事業皆和SDGs追求的目標相符。
從Tabeloop的例子可以知道,媒合可以重新組合社會課題與解決方法來產生全新的價值。但是嚴格來說,就算沒有SDGs體系還是可以使用。另外,這種方法只能處理單一項目、單一目標、單一課題,很難讓各個目標之間產生連結,進而引發正面連鎖效應。
3.社會影響力投資
社會影響力投資是希望企業的產出對社會環境有正面影響,同時還能獲得財務報酬的投資思考模式。在決定投資時不只考慮到金錢上的報酬,也同時考量是否能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希望能取得社會與經濟的平衡。其中一種型態是,地方政府發行「社會影響力債券」(Social Impact Bond,SIB),將一部分的事業委託民間,扣除成本後的部分利潤做為投資人的利益。
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與兵庫縣神戶市都已在健保項目導入社會影響力債券。在八王子市特別著重早期治療就能提高治癒率的大腸癌,籌措約1千萬日圓的資金給鼓勵定期檢查就醫的事業。另外,在神戶市則提供協助有倍增傾向的腎透析患者人數實施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等重症化的事業,資金籌措來到了2400萬日圓。
社會影響力投資可以滿足SDGs的要求,特別是對少數者的權利與消弭貧富差距有直接影響。像這種在產出社會影響力的同時又可以獲得經濟報酬的可預測投資,早已備受國際社會注目,市場正急速成長中。
由SDGs理念或目標引導出來的商業模式雖然很理想,但要轉換成金錢卻沒那麼容易。若想建構一套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就必須活用創業家和專家們的知見。
圖2-6:社會性影響力債券(SIB)的架構。 (來源:《2030永續企業革命》/商業周刊出版)
4.做為活用參考
若一家企業很早就投入「創造共享價值」經營模式,那麼SDGs可做為參考工具來活用。味之素集團(Ajinomoto Group)早在2005年就宣告要投入CSR經營,在迎接創業1百週年的2009年發表了企業應通過事業解決的「21世紀人類社會課題」,並從MDGs目標與股東對話中,選出他們必須投入的3項課題,「地球永續性」「糧食資源」「健康生活」。在SDGs出台的前一年2014年,味之素集團就提出解決社會課題、共同創造社會與價值的「味之素共享價值」(Ajinomoto Shared Value),簡稱ASV宣言,明確表示集團全體將面臨的世界課題並採取行動。
當公司的經營理念與社會連結性非常強,而且實踐方法在SDGs出現之前就已經確立。這樣的事業方向不需要勉強配合SDGs,而是做為確認方向的參考比較適合。當然,這種導入方式建立在從以前就持續性地投入SDGs,並配合自家公司堅定的經營方針才有可能執行,對其他多數企業來說模仿的門檻非常高。
5.對應ESG來投資
ESG投資是一種新的投資型態,投資方會重視、選擇在經營上對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有周詳考量的企業。相較於過去的投資判斷都是根據營收或利益的財務指標,ESG投資相信企業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考量,會對中長期收益的增加、企業持續性成長有關,可以排除在財務指標上看不見的風險。
根據《全球ESG投資報告書》(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2018年全球的ESG投資金額約為33.7兆美元,換算日圓超過3400兆(約新台幣962兆元),這個金額占了全世界可運用資產的1/3以上,ESG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翻倍擴大中。
6.納入經營
最後第六項談的,是將SDGs納入經營理念與事業計畫的方法。這是從SDGs的觀點來重新審視企業經營理念,把事業活動帶給社會的影響、創造價值的過程以具體的行動展現。這個方法和前面五項有一個決定性的不同,那就是思考並非基於「對SDGs有多少貢獻」,而是「企業經營本身就在支持SDGs」。
舉例來說,在石川縣小松市專門製造並販售隔間材料的 Comany 公司,把自家的強項定義為空間駕馭技術,策畫了可以兼顧事業活動與實現SDGs的「∞(莫比烏斯)模式」(圖2-7)。這個模式不只能說明該公司的經營方式,還要求明確列出個別事業計畫與投資計畫位於莫比烏斯環(Mobius band,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常被認為是無窮大符號「∞」的創意來源。)上的哪一個位置。Comany 在經營上的所有決策都是根據莫比烏斯模式,對於經營判斷有直接的幫助。
圖2-7 Comany的SDGs莫比烏斯模式
唯有這種將SDGs納入經營的格局,才是企業導入SDGs時應有的態度。想要實現目標,經營者與經營階層強烈、明確的意志表現不可或缺,雖然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勞力,但卻能幫助企業做出堅決的經營判斷、把觀念滲透到員工、強化品牌等,這才是真正能強化企業的手段。
【書籍介紹】
書名:2030永續企業革命:全方位ESG永續實戰攻略
作者: 田瀬和夫、永續發展夥伴有限公司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2 年 4 月
對這本書有興趣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