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鴻海官網
為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在2015年12月,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召集成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該工作小組於2017年正式發布具一致性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建議,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瞭解組織重大風險,並可更準確評估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幫助市場參與者瞭解氣候相關風險的資訊。而在臺灣,金管會也在「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中,要求2023年上市櫃公司都要在永續報告書上揭露氣候相關財務風險。
而根據2022年臺大風險中心進行的調查結果,受訪的404家企業中僅35家回覆有進行TCFD,今年(2023年)臺大風險中心更擴大抽樣範圍,再次進行相關調查。這項調查在2至4月間針對臺灣年營收超過一億元的企業進行,並從重點產業(製造業、營建工程業、運輸及倉儲業、不動產業、金融服務業)中依比例分層隨機抽樣選取900家企業。在這些企業中,只有129家採用TCFD的架構。顯示大多數企業正面臨著接露TCFD之挑戰,迫切地需要在內部加強相關人才的培育,確實地揭露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並為企業建立氣候韌性策略。
本篇文章將以鴻海科技集團之2022年「淨零願景報告書」作為文章主軸,讓讀者了解臺灣企業對於TCFD所執行的現況。
鴻海在報告書前言中明確指出其制訂6大ESG策略與32項長程目標為永續經營的方針,內容涵蓋「綠色智能、循環經濟、幸福發展、共贏共榮、鴻傳永續及海納治理」,也規劃3個評估階段以盤點現況,同時參考國際趨勢發展與研究報告,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影響。
鴻海於2021年成為TCFD supporter後,在2022年開始第1階段,從「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4大架構,揭露鴻海的關鍵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管理現況,以及邁向淨零願景的營運策略與績效,並說明第2階段將進行氣候情境的分析研討及量化氣候相關風險的財務衝擊,而第3階段將會結合前兩階段的成果,產出標準化表單及流程,並擴至全球範疇。(圖1)
圖1、鴻海科技集團淨零轉型大事紀
鴻海針對氣候變遷議題的管理將由董事會負責監督,並依據不同職能單位進行分工。設立永續委員會並在每年向董事會報告相關進度,委員會設有推動辦公室及專業團隊,其具體工作內容包含政策法規面、市場面及實體風險面,也進行氣候情境的分析研討及量化氣候相關風險的財務衝擊,並每年審核及更新氣候議題相關的財務衝擊。(圖2)
圖2、鴻海科技集團氣候治理組織架構圖
由於鴻海的營運模式及營業據點具多樣性,其氣候相關的風險各不相同,因此提出「階層式之風險管理流程」,依據不同管理層級與風險議題之影響性,以完善整體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流程。在設定衝擊可能性及衝擊程度上,以相關議題或事件發生可能性作為評估基礎,並依照高低程度區分為5等級;衝擊程度則依據「財務」、「生產/產品(含服務)」、「人員傷亡」及「聲譽與形象」等4面向作為議題的評估基準。(圖3)
同時也針對影響較大的風險與機會制定相關策略及執行時間,「再生能源需求增加與電力法規限制」將規劃自建和購買太陽能(光伏)電廠與綠電採購;「市場訊息不確定」將以自製發展為產品策略導向,避開缺料問題及非乾淨礦源的採用;「利害關係人的關注或反饋增加」將積極接洽並了解投資人對於氣候議題的期待與建議;「多元低碳產品與服務的研發創新與市場」將發展再生能源及電動車市場;「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將研發追蹤工具和自動送貨車輛的替代送貨方式;「減少水資源的使用與回收再利用」已在部份生產原料中納入再生或生物可分解性素材,降低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
圖3、鴻海科技集團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圖
而在「指標與目標」這一架構中,其淨零績效評估指標及年度達成情形也與公司提出的策略與風險一致,並也符合管理目標及相關績效,其淨零績效包含「資源管理」、「能源管理」、「溫室氣體管理」及「供應鏈管理」,列出自2020年到未來將推動的方向,使讀者能清楚看出各項管理的實施情況。為實現淨零碳排目標,同時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揭露範疇一、範疇二和範疇三的相關風險。在基於市場基礎上,2020年鴻海的範疇一(直接排放)佔比為0.94%,範疇二(間接電力使用排放)佔比為17.62%,範疇三(上下游價值鏈的排放)佔比則為81.44%。其中範疇三多為購買商品與服務而產生的溫室氣體(18,193,117公噸CO2e),可以明顯看出其供應鏈上下游應共同以減碳為目標,從源頭到中間的製程、包裝、運送與行銷,都需重新優化減碳流程。(圖4)
最後,在報告書的附錄,也提供了TCFD索引表,供讀者快速地看到相關的揭露要項,了解企業在淨零碳排所做的努力。
整體而言,鴻海之2022淨零願景報告書示範了TCFD係能明確地幫助市場參與者瞭解氣候相關風險的資訊,亦提及因應低碳創新需要大量資金與人才的投入,由於臺灣對於碳定價及碳盤查仍有許多尚未確定的部分,對於培養能夠評估氣候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的人才尤為重要。若要達成金管會在「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所訂定的TCFD目標仍需有更積極的作為。
圖4、鴻海科技集團範疇三排放細項圖
參考資料
TCFD 調查報告——高碳排產業面對淨零轉型的挑戰
2022年鴻海科技TCFD淨零願景報告書
來源:WSP in Asia
============ 延 伸 閱 讀 ============
碳中和?淨零碳?淨零?他們差別在哪裡?企業又要如何因應減碳趨勢?
面對2050淨零排放來臨,政府的下一步怎麼走?氣候變遷因應法重點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