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已是企業無可避免之工作,且碳盤查亦為企業減碳的首要步驟,可幫助企業掌握生產營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找出排放熱點及相應的風險與機會。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及淨零排放目標的宣示,2023年底環境部公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預計於2025年針對年排放量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電力業和製造業開始收取碳費(圖1);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對於碳盤查資訊揭露也將進入第二階段,將要求更多上市櫃公司揭露碳盤查數據(圖2);因此,碳盤查已是企業無可避免之工作,且碳盤查亦為企業減碳的首要步驟,可幫助企業掌握生產營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找出排放熱點及相應的風險與機會。
圖1.碳費收費對象 資料來源:環境部。
圖2.金管會碳盤查資訊揭露期程 資料來源: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掌握數據是進行綠色轉型的第一步
依照排放源產生的定義可分為以下三個範疇:
範疇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企業/組織所擁有或可以控制,來自營運、製程或設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工廠鍋爐、公務車的汽柴油、冷氣、冰水主機冷媒散逸的排放等。
範疇二:間接能源排放
從第三方購買或取得,企業/組織使用電力或蒸氣等能源,所產生的間接排放溫室氣體排放。
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
由事業活動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但該排放源非企業/組織自有或可控制的。例如:租賃、外包業務、員工通勤、商務旅行、原物料或貨物運輸配送等。
圖3.範疇一~三與上下游關係圖 資料來源:環境部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
許多企業初期面對碳盤查的眾多術語以及流程,常會混淆,例如:組織及報告邊界的設定、排放源類別盤點、排放數字的量化等,我們可簡單用:邊-源-算-報-查五大口訣來方便理解及記憶:
圖4.碳盤查五大口訣 資料來源:wsp。
- 界定盤查目標與邊界:確認組織邊界涵蓋的範圍;
- 排放源鑑別:鑑別邊界中每一個場域及設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種類,並分類為範疇一、二、三;
- 排放量的計算:蒐集數據及佐證,並統一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
- 報告書的建置及資訊程序的文件化:將盤查結果撰寫成盤查報告,作為內部紀錄及並進行相關資料的保存與管理;
- 查證活動:進行內部及安排第三方查證。
企業盤查卡關關鍵
在了解盤查的重要性跟步驟之後,是不是只要找好盤查顧問跟第三方查證單位就好了?其實不然喔,在我們輔導企業的經驗中,最困難的往往是企業本身內部的問題,內部問題牽涉公司高層、員工、組織架構和管理及作業流程等許多層面,就我們顧問經驗,簡單歸納在進行碳盤查前企業本身必須要自我審視的三個面向,與讀者分享:
一. 系統面:缺乏一致性的資料管理程序
企業進行碳盤查時,需取得整年度能源使用、財產清冊、製程、員工通勤及差旅資訊等,資料分布在不同單位及系統,若缺乏一致性的管理SOP,可能導致資料不完整或不正確。過去輔導經驗中經常遇到相關單位未妥善保存電費單、加油單據或是維修保養紀錄等,導致無法獲取數據的情況。建議企業在準備進行碳盤查時,應同時加強公司程序文件化及電子化並設定文件保存年限以便管理相關資訊;建立定期數據檢核程序,提早發現問題進行釐清,避免因為拖延造成收集的困難度及不確定性。
二. 執行面:
(一) 內部溝通的不足
盤查資料需跨足多個部門,且數據呈現上與例行需求不同,常發生資訊提供部門對盤查需求不熟悉,在數據的呈現上發生計算錯誤或缺漏的狀況,例如:會計審核加油單據時,常用的單位是-公升,但在盤查時採用的單位是-公秉(千升),往往因單位的不同,造成計算上的錯誤。建議企業可成立盤查小組,並由相關單位推派代表參與會議,了解盤查對數據的要求,避免資訊傳遞上落差造成的失誤。
(二) 沒有完善的代理人制度
碳盤查是瑣碎複雜且延續性高的工作,往往因為人員調動導致盤查工作的停擺。輔導過程中常發生原執行人員因輪調或離職,難完整交接盤查相關細節,造成新手加入時難以銜接。建議平時即應建立完整的代理人制度並文件化,以降低人員異動時造成的延誤或執行方式不一致。
(三) 缺少定期技術審查機制
目前法規資訊來源相當多元,更替快速,為避免負責人員接收錯誤或非即時的資訊,企業應定期辦理相關訓練及技術審查,包含排放係數更新或是法規內容修訂等,以確保法規資訊的即時性與正確性。
三. 管理面:
(一) 時間的選擇
初期碳盤查需要較多的人力、時間、訓練成本,可能會影響人員的例行性工作,建議企業可先檢視淡旺季的循環週期,擇定每年適合展開訓練及盤查的區間,降低盤查帶給人員的工作負擔。
(二) 高階主管的決心
多數的員工對於公司推行新政策,多半抱持觀望的態度;高階主管除了訂立目標外,應積極參與教育訓練、盤查過程、定期會議及內外部查證,以展現企業執行碳盤查的決心。
結語
企業推動碳盤查時,常重視數據面而忽略了文件化及雙向溝通的重要性,建議盤查初期應要召開初始會議,由企業高層主持,除表達出決心及立場傳達給所有單位外,並可藉由初始會議確立本年度盤查方向,且成立專責盤查小組定期進行討論與溝通,以利盤查工作的推動,透過每一次數據的蒐集及分析,訂出有效的減碳計畫,找出企業面臨的挑戰與轉型機會,以達到淨零減碳的目標。
資料來源:
1. 碳盤查三大範疇 /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2. 經濟部企業淨零行動手冊
來源:WSP in Asia
============ 延 伸 閱 讀 ============
碳中和?淨零碳?淨零?他們差別在哪裡?企業又要如何因應減碳趨勢?